Featured Post
地下社會 ★★★ 最後 ★★★ 節目表
6/07 (五) Space Meow + 那我懂你意思了 + 拾參樂團 ◎ <( ‵▽′)╯_ˍ▁▂▃▄ 啊啊啊各位 Space Meow 要表演啦 亞洲版 Space Meow featuring ♥ 很清新很清新的票房小紅星 阿彭 ♥ 很多器材的音速死馬動感電...
Monday, June 14, 2004
四個眼球先生組成的怪腳 The Residents
台灣的「眼球先生」陳柏維最近出書又出唱片,紅得很。這倒令我想起將近 20 年前接觸到的舊金山怪腳前衛多媒體表演藝術樂團 The Residents。上網仔細的查一查,沒想到這個 38 年前成軍, 32 年前開始出唱片的怪腳還在繼續搞怪,而且拜媒介發展之賜,似乎有愈來愈走紅之勢──另類大廠 Mute 已經和他們議定,將在今年萬聖節發行 1980 年地下名作《Commercial Album》的 25 周年版,而且還要大手筆的製作、出版 DVD。此外,明年起,Mute 還會陸續整理他們的部份舊作重發,並發行新專輯。
話說當年和 The Residents 結緣,是在 AC/DC 工作時認識的老外,看我和林暐哲喜歡放一些怪歌,便把一卷 Ralph 唱片公司的「音樂錄影帶」合輯送給我們。在看音樂錄影帶還得花錢去 MTV 店看,而且種類少得可憐的那個時代,能看到別地方找不到的東西,已經夠期待的了,帶子一放,還真是被它陰森、搞怪、無厘頭給徹底嚇兼笑倒了。與其說它是音樂錄影帶,不如說是實驗藝術短片集來得貼切一點。由於年代久遠,帶子早不知道搞到哪去了,不過,印象中一直還記得 The Residents 那四個眼球先生跑來跑去,有首比較記得的歌叫〈Hello Skinny〉,還有 Tuxedomoon 的〈East Jinx〉,和一個叫 Renaldo & the Loaf 的團。
幾年後,到水晶工作,代理了 Crammed Discs,發現它們的副牌之一 Cramboy 專門新出和重發 Tuxedomoon 作品,第一次從 CD 聽到〈East Jinx〉,竟然還記得詭異的唱腔和旋律... 又過了幾年,1997 還是 1998,到香港參加唱片展,滿場是出版古典、爵士、流行、世界音樂的廠牌,搖滾/另類的卻寥寥無幾,正在悶的時後,竟然在一個小攤位瞄到眼球先生。很興奮的和在場的人聊了一下,發現他們有發 Ralph Europe 的東西而那盒看來滿豪華的四片裝 CD + 一本解析手冊,是地球先生,他們剛發的出片 25 周年精選集《Our Tired, Our Poor, Our Huddled Masses》。那人用很高興的口吻說:你大概是整個唱片展裡唯一聽過 The Residents 的人;我則同樣高興的接過包括眼球先生的一堆宣傳片和目錄,直說:我會想辦法代理你們的東西在台灣發行... 當然啦,那時劇貶的幣值和公司的狀況,水晶早已經暫停進口唱片,後來會有下文才怪...
要追溯從來不接受訪問、不透露身份、來歷、甚至臉孔的 The Residents 的成軍史,本來就是難事,加上透過「經紀」公司 Cryptic Corporation 不斷刻意挑戰常理的惡搞式「發片新聞稿」和封套宣言、長壽加多產的擾亂下,所有 The Residents 相關的背景說明和出版目錄,都讓人看得頭昏腦漲... 點滴拼湊出來的,只能約略的說,未取團名的他們是四個具有玩音樂、多媒體、劇場概念的夥伴,1966 年開始「成軍」。1971 年,華納退回他們寄給 主流怪腳霸主之一 Captain Beefheart 的 A&R 的專輯 demo﹝可以想見,內容比 Captain Beefheart 還怪多了...﹞,由於 demo 上沒寫名字,華納在信封的收件人處寫了"the residents" ﹝居民﹞,於是,這成了他們團名,也促使他們下定決心成立自己的唱片公司 Ralph。
﹝廣告插播:1971 年的這張傳說中的專輯後來一直沒有發表,但是,33 年後,就上個月,它出版了,不過,是混音版,專輯就叫《WB:RMX》。混音版是滿電的沒錯,但是很拼貼,不太能跳舞;可能的原始音源很多、很怪,有怪腔歌聲、口白、馬戲團式、jingle 式、銅管、弦樂、鍵盤等樂句橋段。All Music Guide 四顆半星評價。﹞
The Residents 和 Ralph 的首張作品是 1972 年的聖誕單曲〈Santa Dog〉,生產數量 300,只送不賣,受贈者包括另一主流怪腳霸主 Frank Zappa、尼克森總統,慘的是,送出去後,竟然還有不少人把唱片再退回來... 1974 年的首張專輯《Meet the Residents》據說賣不到 50 張,便因為封面惡搞 Beatles 肖像而被迫停賣。
第三張專輯《Third Reich and Roll》﹝1976﹞封面以 Dick Clark ﹝黃金檔排行音樂節目 "American Band Stand" 主持人﹞身穿納粹服,點出「流行音樂是洗腦年輕人的納粹工具」專輯概念,內容把一堆 60 年代流行名曲以超乎想像的扭曲方式拼貼、翻唱。同年稍後的第四張專輯《Fingerprince》則自稱是有史以來第一張只有三面的雙專輯。
1974 年便錄好的第二張專輯《Not Available》﹝多有意思的名字!﹞服膺 Senada 的 "the Theory of Obscurity"﹝藝術家在最無人知、無回饋的狀況下才能創作出最純粹的作品﹞,原本打算永不發表,但據稱由於下一張專輯《Eskimo》的進度嚴重落後,加上經紀公司已不堪累虧,在 1978 年,它終舊還是被拿出來出版了。同年出版的,還包括《Duck Stab/Buster & Glen》這張由兩張迷你輯合成的非概念專輯;〈Hello Skinny〉即出自這張。
也許是因為背棄了 Obscurity 理論,適度的擁抱媒體和聽眾,接下來的《Eskimo》(1979) 成為他們70年代最受好評、最暢銷的專輯。在《Eskimo》裡,他們把自己幻化成愛斯基摩人,編織出原始、冰冷、民俗的想像音樂景觀,並藉此批判西方商業主義對原住民族的壓迫。NME 評語:毫無疑問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專輯之一...
1980 年的《Commercial Album》是根據這樣的邏輯推衍發展出來的「概念」專輯──流行音樂大部份是 verse 和 chorus 這兩大樂句的重覆組合;它們通常重覆三次,形成所謂的"3-minute pop song";去除重覆,其實一首流行歌曲的內容說穿了就只有一分鐘長;一分鐘也是大部份廣告的長度,廣告配樂 (jingle) 的長度也因而大都是一分鐘長;最後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廣告音樂就是美國的民謠 (jingles are the folk music of America)。
因此,他們要作的商業流行專輯,便是收錄 40 首一分鐘長的 1 verse + 1 chorus 的作品﹝專輯長度通常是40分鐘﹞。
製作《Commercial Album》時,他們拍了四支著名的一分鐘「音樂錄影帶」,這四段影片和先前為《The Third Raich and Roll》拍的同名影片,已經成為紐約現代美術館的永久館藏品,而且同被滾石雜誌列入搖滾錄影帶史百大名帶堂 (Hot 100 Rock Video Hall of Fame)。為了今年年底的 CD 重發和 DVD 首發,他們集合了 42 位視覺和影像藝術家,聯手為專輯的 40 首歌,以動畫、真人演出、偶像、繪劃、雕塑等形式,製作 56 段一分鐘長的影片,並將以The Residents 式創意和想像力,設計互動花樣。如果哪天有影展拿這些影片來當短片集錦放映,應該也不會讓人覺得意外吧。
〈未完,待續〉
Sunday, June 13, 2004
同星期殞落的巨星:Robert Quine 和 Ray Charles
兩位影響樂壇至深的人物最近在同星期內相繼過逝──龐克/另類幕後吉它英雄 Robert Quine 於 6 月 5 日因用藥 (海洛因) 過量死亡 (疑似因不堪喪妻之痛而自殺) ,享年 62 歲;當代靈魂音樂始祖級的「天才」 Ray Charles 於 6 月 10 日因病逝世,享年 74 歲。
名氣雖然不算非常響亮,但影響力不容忽視的 Robert Quine,最早受到注意是在 70 年代中期,他主奏的樂團 Richard Hell & the Voidoids,不但是帶動紐約龐克新浪潮成型的標竿之一,也是其中唯一能和 Television 相較,在吉它風格的塑造上具有等量齊觀的深度和影響力的樂團。
受到搖滾樂興起的影響,Robert 在 16 歲 (1958 年) 放棄鋼琴,開始學吉它。上大學後,迷上藍調與爵士。大學組的團,從翻唱 Ventures、Link Wray、Duane Eddy 等開始,到後來風格開始受到早期 Rolling Stones、Byrds 等的影響。但真正改變他一生的,是發現了 Velvet Underground。
1969 年,考上律師執照後,移居舊金山。只要有機會,Velvet Underground 的演唱從不錯過,甚至還場場都偷錄下來。這些「盜錄」的錄音帶,在 32 年後正式出版,成為三張一套的《Bootleg Series Vol. 1: the Quine Tapes》,是 Velvet Undergound 眾多非錄音室專輯作品中,最受好評的唱片之一。
1971 年移居紐約後,在律師事務所上了三年多的無聊之至的班,雖然一直想玩音樂,但人人見到其貌不揚、禿頭又是學法的他,總是沒興趣和他混在一起。直到 1975 年,他辭退無聊的工作,到一間電影雜貨店上班,因為他知道,Television 的團員 Tom Verlaine 和 Richard Hell 也在那邊上班。當 Richard Hell 離開 Television 和 Heartbreakers (Johnny Thunders 在離開 New York Dolls 後領導的團) 後,便找來曾經共事的好友 Robert 和 Ivan Julian、Marc Bell (後來變成 Ramones 的團員) 一起組成 Richard Hell & the Voidoids。
雖然 Richard Hell & the Voidoids 在 1977 出版劃時代的首張專輯《Blank Generation》,但馬上就因為盛名和毒品之累而形同解散。當 1982 年 Richard Hell 決定復出重組 Richard Hell & the Voidoids (這次還是一樣,出版第二張專輯《Destination Street》後馬上又消失...) ,Robert 已經在同時間成為另類樂壇最炙手可熱的樂手之一了。
進入 80 年代,Lou Reed (《Blue Mask》、《New Sensations》、《Legendary Hearts》)、Tom Waits (《Rain Dogs》)、Marianne Faithful (《Strange Weather》) 等搶破頭的網羅他為伴奏班底,共同創造出幾乎張張堪稱經典的代表作。90 年代,他則成為 Lloyd Cole 和 Matthew Sweet (《Girlfriend》、《Altered Beast》、《100% Fun》) 不可或缺的幕後大將。
1992 年,當時的紐約另類盟主 Sonic Youth 的 Thurston Moore 和 Steve Shelley、名製作人 (Teenage Fanclub 的《Bandwagoneque》、Hole、Screaming Trees 等) 兼 Gumbal/B.A.L.L./Velvet Monkeys 團員 Don Fleming 一同把 Richard Hell 再次拱出江湖,組成另類超級樂團 Dim Stars,還是請來老搭檔 Robert 跨刀助陣。
除了龐克和另類領域,他過去二十多年來,也和 Lydia Lunch、Material、Fred Maher、Brian Eno (《Nerve Net》)、Ikue Mori、John Zorn (《Film Works Vol. 3、4、5、7》等) 一同在前衛樂圈留下不少重要作品。
滾石雜誌去年夏天選出的 樂史百大吉它手 名單中,Robert Quine 名列第 80 名,排名在 Neil Young、Randy Rhoads、My Bloody Valentine、Pink Floyd、AC/DC、Kinks、MC5、Black Flag、Soundgarden、Minutemen 之前。
至於在樂史的地位無比崇高的盲人歌手 Ray Charles,他 50 年代的名曲中,〈I've Got a Woman〉和〈What'd I Say〉,貓王、披頭四、Johnny Cash 都翻唱過。他 60 年代初期的三首冠軍名曲〈I Can't Stop Loving You〉、〈Georgia on My Mind〉(1979 年正式被選定為喬治亞州州歌) 、〈Hit the Road Jack〉(以前在 Vibe 超常放的喔!) 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老歌。他在音樂錄影帶〈We Are the World〉、電影《福祿雙霸天》(《The Blues Brothers》) 中的身影,也都教人難忘。
名氣雖然不算非常響亮,但影響力不容忽視的 Robert Quine,最早受到注意是在 70 年代中期,他主奏的樂團 Richard Hell & the Voidoids,不但是帶動紐約龐克新浪潮成型的標竿之一,也是其中唯一能和 Television 相較,在吉它風格的塑造上具有等量齊觀的深度和影響力的樂團。
受到搖滾樂興起的影響,Robert 在 16 歲 (1958 年) 放棄鋼琴,開始學吉它。上大學後,迷上藍調與爵士。大學組的團,從翻唱 Ventures、Link Wray、Duane Eddy 等開始,到後來風格開始受到早期 Rolling Stones、Byrds 等的影響。但真正改變他一生的,是發現了 Velvet Underground。
1969 年,考上律師執照後,移居舊金山。只要有機會,Velvet Underground 的演唱從不錯過,甚至還場場都偷錄下來。這些「盜錄」的錄音帶,在 32 年後正式出版,成為三張一套的《Bootleg Series Vol. 1: the Quine Tapes》,是 Velvet Undergound 眾多非錄音室專輯作品中,最受好評的唱片之一。
1971 年移居紐約後,在律師事務所上了三年多的無聊之至的班,雖然一直想玩音樂,但人人見到其貌不揚、禿頭又是學法的他,總是沒興趣和他混在一起。直到 1975 年,他辭退無聊的工作,到一間電影雜貨店上班,因為他知道,Television 的團員 Tom Verlaine 和 Richard Hell 也在那邊上班。當 Richard Hell 離開 Television 和 Heartbreakers (Johnny Thunders 在離開 New York Dolls 後領導的團) 後,便找來曾經共事的好友 Robert 和 Ivan Julian、Marc Bell (後來變成 Ramones 的團員) 一起組成 Richard Hell & the Voidoids。
雖然 Richard Hell & the Voidoids 在 1977 出版劃時代的首張專輯《Blank Generation》,但馬上就因為盛名和毒品之累而形同解散。當 1982 年 Richard Hell 決定復出重組 Richard Hell & the Voidoids (這次還是一樣,出版第二張專輯《Destination Street》後馬上又消失...) ,Robert 已經在同時間成為另類樂壇最炙手可熱的樂手之一了。
進入 80 年代,Lou Reed (《Blue Mask》、《New Sensations》、《Legendary Hearts》)、Tom Waits (《Rain Dogs》)、Marianne Faithful (《Strange Weather》) 等搶破頭的網羅他為伴奏班底,共同創造出幾乎張張堪稱經典的代表作。90 年代,他則成為 Lloyd Cole 和 Matthew Sweet (《Girlfriend》、《Altered Beast》、《100% Fun》) 不可或缺的幕後大將。
1992 年,當時的紐約另類盟主 Sonic Youth 的 Thurston Moore 和 Steve Shelley、名製作人 (Teenage Fanclub 的《Bandwagoneque》、Hole、Screaming Trees 等) 兼 Gumbal/B.A.L.L./Velvet Monkeys 團員 Don Fleming 一同把 Richard Hell 再次拱出江湖,組成另類超級樂團 Dim Stars,還是請來老搭檔 Robert 跨刀助陣。
除了龐克和另類領域,他過去二十多年來,也和 Lydia Lunch、Material、Fred Maher、Brian Eno (《Nerve Net》)、Ikue Mori、John Zorn (《Film Works Vol. 3、4、5、7》等) 一同在前衛樂圈留下不少重要作品。
滾石雜誌去年夏天選出的 樂史百大吉它手 名單中,Robert Quine 名列第 80 名,排名在 Neil Young、Randy Rhoads、My Bloody Valentine、Pink Floyd、AC/DC、Kinks、MC5、Black Flag、Soundgarden、Minutemen 之前。
至於在樂史的地位無比崇高的盲人歌手 Ray Charles,他 50 年代的名曲中,〈I've Got a Woman〉和〈What'd I Say〉,貓王、披頭四、Johnny Cash 都翻唱過。他 60 年代初期的三首冠軍名曲〈I Can't Stop Loving You〉、〈Georgia on My Mind〉(1979 年正式被選定為喬治亞州州歌) 、〈Hit the Road Jack〉(以前在 Vibe 超常放的喔!) 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老歌。他在音樂錄影帶〈We Are the World〉、電影《福祿雙霸天》(《The Blues Brothers》) 中的身影,也都教人難忘。
Saturday, June 12, 2004
Strange as Angels: A Tribute to the Cure
projekt 這個歌德廠牌出了一張向 the cure 致敬的專輯,雖然水準參差不齊,但是聽到耳熟能詳的歌用另外一種編曲表現還是很特別。
像〈friday i'm in love〉這首開頭的 vocal 變得很悲傷,一點都不 in love... 〈just like heaven〉vocal沒太大的改變,連飆音的方式都一樣。有些歌變得很工業,有些歌變得很搖滾。
每次都很期待某個心目中的大樂團被翻唱,可以聽到各種不同版本的樂風,台灣的樂團總是在 cover,但似乎很難做成自己風格的音樂,真是很可惜的...
written by: 小姚
像〈friday i'm in love〉這首開頭的 vocal 變得很悲傷,一點都不 in love... 〈just like heaven〉vocal沒太大的改變,連飆音的方式都一樣。有些歌變得很工業,有些歌變得很搖滾。
每次都很期待某個心目中的大樂團被翻唱,可以聽到各種不同版本的樂風,台灣的樂團總是在 cover,但似乎很難做成自己風格的音樂,真是很可惜的...
written by: 小姚
Subscribe to:
Posts (Atom)